很多练拳的朋友,都知道腰重要,口诀背了一大堆,像“沉肩坠肘”、“劲由脊发”……可一做起来,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,浑身是劲却使不出来。 为啥?因为你身上的“弓”没拉开! 一、你的身体,是三张弓 真正的高手,把身体当成三张弓来练: 1.手臂一张弓:沉肩坠肘,抱撑开来,就像拉满了弦。 2.腿脚一张弓:开胯坐马,脚下有根,稳如泰山。 3.身腰一张弓:这是最核心的“主宰之弓”,连接上下。 光有三张弓还不够,得用“头尾相挣”的劲把它们合成一张大弓!想象一下,你的头像有根线往上提,尾巴骨(尾闾)像有个秤砣往下坠,这么一挣,整条脊梁骨26个骨节就节节拉开了。就像一把老弓,弓背撑开了,才有弹力。 二、核心秘诀:“填平后腰沟” 你用手摸摸后腰,是不是有个深深的沟壑?普通人这里是塌陷的,所以发力是散的。内家高手的功夫,第一步就是把这处沟壑给“填平”! 怎么填?记住三句话: “脊梁挺直,屁股微微内收(溜臀)”。 “感觉头尾两头挣,把腰脊这段撑开”。 “呼吸沉到小腹(丹田),别鼓着胸口喘气”。 开始可能有点别扭,但练久了,你会感觉后腰饱满,像塞了个暖水袋,带脉充盈,仿佛腰粗了十圈,这就是“虎背熊腰”的真义,我们叫它“大腰”。这时你才真正体会到“空胸实腹,气沉丹田”的妙处,浑身整劲初成。 三、从“猛壮”到“虚灵”:大腰变小腰 有了“大腰”的猛劲还不够,那只是基础。真正可怕的,是能把这份壮实练成旋转自如、松柔灵动的“小腰”。 看看工地上的装卸工,个子不大,却能扛着二百斤的麻袋,哼着歌、扭着秧歌上货架。这就是把死力气练成了活腰劲! 你要在缓慢、厚重的站桩和拳法中,配合深长的呼吸,细心体会腰部的松紧变化。让这股劲能随意而动,最后达到“神意静明,体成一块”,周身贯通。这时,腰身空柔有力,反应奇快,才算练出了内家拳的“虚灵劲”。 最后: 练拳不需要花哨,抓住“头尾相争拉脊弓,填平后腰沟”这个牛鼻子,痛下功夫。别着急,别管别人怎么说,每天进步一点点。 一旦你通过这道门,就会发现周身无处不是根,无处不是手。这才是脱胎换骨的开始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